中小学阅读达标的标准
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1年颁布的《语文新课程标准》中规定:
小学3-4年级阅读能力:
1、 用普通话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2、 初步学会默读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。
3、 能联系上下文,理解词句的意思,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。能 借助字典、词典和生活积累,理解生词的意义。
4、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,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。
5、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,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,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。
6、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,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,了解冒号、引号的一般用法。
7、 学习略读,粗知文章大意。
8、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、精彩句段,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。
9、 诵读优秀诗文,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,背诵优秀诗文50篇(段)。
10、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,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。
小学5-6年级阅读能力:
1、 能用普通话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2、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,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。
3、 能借助词典阅读,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,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。
4、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,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,体会其表达效果。
5、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,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,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。在交流和讨论中,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,作出自己的判断。
6、 阅读说明性文章,能抓住要点,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。
7、 阅读叙事性作品,了解事件梗概,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、人物、细节,说出自己的喜欢、憎恶、崇敬、向往、同情等感受。阅读诗歌,大体把握诗意,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,体会诗人的情感。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,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。
8、 学习浏览,扩大知识面,根据需要搜集信息。
9、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,体会顿号与逗号、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。
10、 诵读优秀诗文,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、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。背诵优秀诗文60篇(段)。
11、 利用图书馆、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。扩展自己的阅读面,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。
7-9年级阅读能力:
1、能用普通话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。
2、养成默读习惯,有一定的速度,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。
3、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,扩大阅读范围,扩展自己的视野。
4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,理清思路,理解主要内容,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。
5、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,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,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,共同探讨疑难问题。
6、在阅读中了解叙述、描写、说明、议论、抒情等表达方式。
7、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,了解诗歌、散文、小说、戏剧等文学样式。
8、欣赏文学作品,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,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,从中获得对自然、社会、人生的有益启示。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,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;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,能说出自己的体验;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。
9、阅读科技作品,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。
10、阅读简单的议论文,区分观点与材料(道理、事实、数据、图表等),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,并通过自己的思考,作出判断。
11、诵读古代诗词,有意识地在积累、感悟和运用中,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。
12、浅易文言文,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。背诵优秀诗文80篇。
13、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,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;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,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。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。
14、能利用图书馆、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。
15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,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,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,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。
根据中华社会报历时6个月,在全国十几个省市调查表明:70%的学生达不到这一标准,而达到这一标准的学生95成绩优异。这说明阅读达标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。
目前,国内的北京、广州、深圳等大中城市早已在公立学校开展提高阅读能力的课程。 |